[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而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有序启动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的能力。笔者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见,以供研究讨论。
(一)目前学生能力培养上的主要障碍
现在许多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较大问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回家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这些学生的作业平时都还整齐无误,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总觉得高中物理“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困境。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套公式、套例题的结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教法的改革入手。对于学生而言,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
(二)鼓励学生“班门弄斧”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学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知识漏洞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教师没有简单处理,而是鼓励学生首先对问题进行解析,要求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笔者教学时始终坚持让学生写出做选择题、填空题时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得到了提高。其实,“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匹配。而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即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三)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而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有序启动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地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
1.“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①用学过的磁通量ф来回答△ф、△ф/△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ф=?②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化△ф是否“零”现象和条件,为E∞△ф/△t作准备。③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让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会主动想问题,而不是做旁观的听众。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电磁感应这节课由ф、△ф、△ф/△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低位经验(电动势等同为电压)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得到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落实。
3.“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或到黑板上画图,从而获得即时反馈。小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其作用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学生的个体经验逐步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许多问题需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件 教案 导学案(7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1《力 弹力》PPT课件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1《力 弹力》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3《摩擦力》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7.3《探索更小的微粒》PPT课件4
苏科版[2013版]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4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 教案 导学案(6份)
苏科版[2013版]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ppt课件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课件 教案 导学案(5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ppt课件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静电现象》课件 教案 导学案(6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课件 教案 导学案(10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2《重力 力的示意图》PPT课件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ppt课件3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课件 教案 导学案(9份)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ppt课件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ppt课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力与运动的关系》PPT课件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二力平衡》PPT课件3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ppt课件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