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生于科莫。学生时代就会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1774~1779年任科莫大学预科物理学教授。1779~1815年任帕多瓦大学哲学系主任。1819年退休后回到故乡科莫。1827年3月5日在该地逝世。
伏打自1765年开始从事静电实验研究,1769年发表静电学著作《论电的吸引》。1775年发明树脂起电盘,1781年发明灵敏的麦秸验电器。1782年建立了导体电容C、电荷Q及其电势V之间的关系式。伏打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伏打电堆。当他得悉伽伐尼“动物电”的实验消息后,于1791年着手研究这一现象。经过大量实验,他否定了“动物电”学说,提出了电的“接触”学说,指出伽伐尼电产生于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伏打序列”。他称金属为第一类导体,湿物体为第二类导体,如果回路中同时存在两类导体,就能够产生电流。1800年初,他发现了能够十分明显地增强该效应的方法,从而发明了“伏打电堆”。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了这项发明,引起极大轰动。这是第一个可以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装置,为电学研究开创了新局面。1801年拿破仑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电堆实验,授予他金质奖章和伯爵称号;180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
他的其他研究成果还有:1776年发现甲烷,测定了空气的膨胀系数。为了纪念他在电学上的贡献,根据他的姓氏把电动势、电势差、电压的单位命名为伏特(volt)。
2013人教版选修(3-5)《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1《划时代的发现》WORD教案3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力与结合能》word学案1
2013人教版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概率波》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word学案1
2013人教版选修(3-5)《激光》word教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2
2013人教版选修(3-5)《概率波》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聚变》word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1《划时代的发现》WORD教案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1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5.4《变压器》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1《划时代的发现》WORD教案4
2013人教版选修(3-5)《核聚变》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WORD教案1
2013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3-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word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4.3《楞次定律》WORD教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