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末林·昂尼斯(Kamerlingh Onnes)是低温物理学家,1853年9月21日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1926年2月21日卒于荷兰的莱顿。因制成液氦和发现超导现象191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82年,29岁的昂尼斯被任命为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当时物理学正处在一个转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昂尼斯在担任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后,就决定把研究低温物理作为主攻方向。要进行低温方面的实验,首先就要获得低温。低温要靠液化气体获得。当时只有氢和氦还没有被液化。英国物理学家杜瓦从1877年开始研究,经过二十多年,于1898年液化了氢。昂尼斯领导的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为了满足低温研究的需要,于1892~1894年建成了大型的液化氧、氮和空气的工厂,1906年可以大量生产液氢,为液化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经过两年奋斗,终于在1908年7月10日成功地液化了氦。为在液氦温度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创造了条件。
金属的电阻问题是昂尼斯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当时对金属的电阻在绝对零度附近如何变化,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纯金属的电阻应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变小,并最终在绝对零度消失。昂尼斯最初相信的是开尔文1902年提出的另一种观点,即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的电阻在达到一极小值后,会由于电子凝聚到金属原子上而变为无限大。昂尼斯由于掌握了液化氦的技术,因而具备了从实验上研究这一问题的条件。1911年2月,他测量了金和铂在液氦温度下的电阻,发现在4.3K以下,铂的电阻保持为一常数。而不是通过一极小值后再增大。因此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而认为纯铂的电阻应在液氦温度下消失。
为了检验他的看法,选择了汞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汞比其他金属容易提纯。实验结果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汞的电阻在4.2K左右突然消失。1911年4月~11月,昂尼斯在连续三篇论文中详细地报道了他的实验结果。
1913年,昂尼斯又发现锡和铅也具有和汞一样的超导电性,不纯的汞也具有超导电性。
由于昂尼斯对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出色领导和管理,使该实验室成了本世纪初全世界低温研究的中心。
新课标鲁科版3-3 选修三第二章《固体》单元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3章《恒定电流》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2.1《感应电流的方》 PPT课件2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4.3《电能的远距离传输》 PPT课件2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4章第4节《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4 选修三2.4《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1.1《磁生电的探索》 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5章第2节《用磁感线描述磁场》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4 选修三4.1《光的折射定律》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5 选修三1.3《科学探究――维弹性碰撞》 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3章第2节《电阻》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4 选修三2.1《波的形成和描述》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4 选修三2.3《波的干涉和衍射》 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2章第3节《电势差》ppt课件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3章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5.1《揭开传感器的面纱》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3 选修三6.1《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2.3《自感现象的应用》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4.1《三相交变电流》 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6章《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ppt课件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2章第4节《电容器电容》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1 选修三6.3《洛仑兹力的应用》 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4章第3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4.3《电能的远距离传输》 PPT课件1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5章第3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1.1《磁生电的探索》 PPT课件2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4章第2节《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ppt课件
2013鲁科版选修(3-1)第3章第1节《电流》ppt课件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2.1《感应电流的方》 PPT课件1
新课标鲁科版3-3 选修三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PPT课件1